虹桥站再现人潮 离沪队伍排长龙
“进站要排2小时!”这是今天上海虹桥火车站最常听到的抱怨。随着上海疫情明显好转,十五个区实现动态清零,这座国际大都市迎来了久违的”离沪潮”。站内人山人海的场景,让不少旅客直呼”没想到”。
为什么突然这么多人离开上海?原来,经过近两个月的封控管理,很多外地来沪人员早已归心似箭。医疗患者、务工人员、应届毕业生…不同身份的大众,此刻却有着相同的选择——回家。
三大群体构成离沪主力军
第一类急需离沪的是来沪就医群体。全国各地疑难杂症患者常选择上海求医,封控前未能及时离沪的病患及家属,现在终于等到了回家的机会。有人带着治愈的喜悦,也有人怀着无奈的心情,但此刻他们都只有一个目标:尽快返乡。
第二类是怀揣梦想来沪打拼的年轻人。两个月的封控让不少应届毕业生和职场新人陷入迷茫。原本期待的”上海机会”变得遥不可及,房租、生活费的压力却与日俱增。”先回家再说”成为他们不得已的选择。
第三类主力则是广大务工人员。夏收季节临近,农田里的庄稼不等人。疫情期间收入中断,生活成本却居高不下,使得这些务工人员成为最早一批选择离沪的群体。”回家种地至少饿不着”,一位排队的大叔这样说道。
离沪潮背后的深层思索
这次虹桥火车站的离沪现象,折射出疫情对城市人口结构的深远影响。表面看是交通恢复后的短期波动,实则反映了外来人口对城市认同感的微妙变化。
有人问:这些离开的人还会回来吗?答案可能因人而异。对于病患家属和务工人员,疫情过后很可能会再度来沪;但对部分年轻人来说,这次经历或许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需要关注的是,这次离沪潮与往年春节返乡有着本质区别。不是节假日的短暂离别,而是带着复杂心情的长期抉择。当城市按下”暂停键”,每个人都不得不重新思索:这里是否还是实现梦想的地方?
火车站多措并举应对高峰
面对突如其来的客流高峰,虹桥火车站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增加安检通道、延长服务时刻、加强秩序维护…一系列措施正在落地。职业人员提醒旅客,可以提前2-3小时到站,以免耽误行程。
虽然队伍排得长,但现场秩序总体良好。很多旅客表示领会:”独特时期,互相体谅吧。”也有人乐观地说:”能回家就是好事,排队算什么?”
这场”离沪潮”终将过去,但它留给城市的思索却刚刚开始。当生活重归正轨,上海要怎样重拾”魔都”魅力?这或许是比疫情防控更长期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