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关于涂层附着力等级分类标准的详细指南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探讨 关于涂层附着力的

涂层附着力的等级标准是评估涂层与基材结合强度的重要依据,不同民族和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测试技巧和等级划分体系。下面内容综合主要标准(ISO、ASTM、GB/T)进行说明:

一、ISO/ASTM 划格法等级标准

最常用的附着力测试技巧为划格法(百格测试),通过在涂层表面划出网格(通常1mm×1mm或2mm×2mm),粘贴胶带后撕离,根据脱落面积比例划分等级。等级对应关系如下:

| ISO 等级 | ASTM 等级 | 脱落面积比例 | 脱落特征描述 |

| 0 | 5B | 0% | 切割边缘完全光滑,无任何脱落(最优) |

| 1 | 4B | ≤5% | 切叉处有小片剥落 |

| 2 | 3B | 5%~15% | 切口边缘或交叉处剥落明显 |

| 3 | 2B | 15%~35% | 切口边缘大碎片脱落,部分格子整片脱落 |

| 4 | 1B | 35%~65% | 大面积剥落,部分格子全部脱落 |

| ⊥17
16⊥ | 0B | >65% | 剥落面积超过65%(最差) |

说明

  • 0级(5B)为最高等级,5级(0B)为最低。
  • 划格法适用于厚度 ≤125 μm 的涂层;更厚的涂层需改用划叉法(X切割)。
  • 二、中国民族标准(GB/T)

    国内主要采用下面内容两种技巧:

    1. 划格法(GB/T 9286-1998)

  • 等级划分与ISO标准一致(0~5级),0级最佳,5级最差。
  • 操作要点:划格→胶带粘贴→90°撕离→显微镜观察脱落面积。
  • 2. 划圈法(GB/T 1720-1979)

  • 使用附着力测定仪划同心圆,按划痕内漆膜完整度分为 1~7级(1级最优)。
  • 等级特征举例:
  • 1级:划痕内漆膜完好;
  • 7级:整片脱落。
  • 3. 拉开法(GB/T 5210-1985/2006)

  • 定量测试,通过拉力机测量涂层剥离所需力(单位:MPa),结局更精确。
  • 三、检测技巧关键步骤

    1. 划格法操作流程

  • 切割:用划格器划透至底材,形成1mm×1mm网格(6×6或11×11线);
  • 清洁:毛刷对角线清理碎片;
  • 贴胶带:使用粘附力350~400g/㎡的胶带(如3M 600型),压实后90°快速撕离;
  • 评级:放大镜观察脱落面积比例。
  • 2. 环境要求

  • 温度23±2℃,湿度50±5%。
  • 四、合格标准

  • 工业通用要求:≥ 3级(ISO 2B) 为合格(脱落面积≤15%)。
  • 严格场景(如汽车、航空航天):需达 1~2级(ISO 4B~3B),脱落面积≤5%~15%。
  • 独特规定:部分企业要求 0级(5B)(如高质量电子产品)。
  • 五、关键影响影响

  • 基材处理:表面污染、水分会降低附着力;
  • 涂层性质:固化收缩应力、极性基团减少;
  • 环境条件:温湿度偏差可能导致测试结局波动。
  • 主要等级标准对照表

    | 标准体系 | 最优等级 | 最低等级 | 合格线 | 测试技巧 |

    | ISO/ASTM | 0级 (5B) | 5级 (0B) | ≤3级 (2B) | 划格法 |

    | GB/T 9286 | 0级 | 5级 | ≤3级 | 划格法 |

    | GB/T 1720 | 1级 | 7级 | ≤3级(视产品要求) | 划圈法 |

    > 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产品标准(如汽车厂规GM 14829、电子行业P99胶带要求等)选择测试技巧和合格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