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王家新:一首诗怎样点燃山村孩子的梦想
山村课堂里的诗意碰撞
“山的那边是什么?”这个简单的难题,在云南蔡屋村分教点的课堂上引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争吵。支教老师姚端刚教完王家新的诗歌《在山的那边》,孩子们就为”山那边到底是哪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这场看似幼稚的争执背后,却藏着这些山区孩子对山外全球的全部想象。
一首诗引发的”全球大战”
那天,姚端老师正在厨房准备午饭,三年级的学生们诵读着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诗中”山那边是海”的意象很快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些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开始热烈讨论: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
讨论很快从教室蔓延到操场,孩子们争相喊出父母打工的城市名字:”昆明!””东莞!””深圳!”声音一个比一个大。蔡马彪由于父母在不同城市打工,先后喊出两个地名,这引发了堂兄蔡小江的不满。两个男孩扭打在一起,其他孩子或加油助威或试图拉架,场面一度失控。
山那边的全球到底什么样
这些孩子中,最远只到过镇上送父母外出打工。在他们心中,父母口中的城市就是”山的那边”的全部。姚端老师了解原委后,没有简单批评了事,而是拿来小黑板,给孩子们描绘真正的”山的那边”:从村口的山路到镇上,再到县城、省城,最终通向全国各地。
王家新诗中”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句子,此刻有了更现实的意义。姚端老师告诉孩子们:”只有读好书,相互帮助,才能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全球。”
诗歌怎样照亮山区教育
这个发生在云南深山里的诚实故事,让我们看到诗歌的力量。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作,更成为这些山区孩子认识全球的窗口。诗歌中关于坚持与希望的信念,正在这些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当孩子们手拉手眺望远方时,他们或许还不完全明白老师话中的深意,但”在山的那边是海”的信念已经种下。正如诗中所说:”一个全新的全球/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这首诗歌,正在为这些山区孩子照亮通往山外的路。